2025-04-13 13:16 点击次数:82
说到北京,大家第一反应往往是天安门和颐和园这些标志性景点。不过,北京的魅力可不止这些古建筑,这里还藏着不少百年老店,尤其是几家餐饮名店更是全国皆知。全聚德的烤鸭、东来顺的涮羊肉,这些美食不仅让本地人念念不忘,就连来京办事的外地人也想一饱口福。
1969年,东来顺的涮羊肉引发了不少老北京食客的不满。很多人一进店,不问“有空位吗?”,而是直接问“今天的肉怎么样?”。随着投诉的人越来越多,这件事甚至传到了毛主席那里。
毛主席在会议上特意向陈云了解情况,这件事背景复杂,牵涉到1955年公私合营政策的调整。
1956年,国家为了推进经济改革,在私企中增加了国有股份,实行了公私合营。东来顺也在这时更名为“民族饭店”。但没想到的是,很多北京的老顾客在品尝了羊肉后,都觉得味道大不如前,纷纷表达了不满。
东来顺这家百年老店,在北京已经开了150年,靠的就是那一口地道的涮羊肉。他们家的羊肉,嫩滑没膻味,配上老北京特制的芝麻酱,简直是绝配。对于很多老北京人来说,东来顺的羊肉不仅是味蕾的享受,更是童年的回忆。不管冬天还是夏天,不吃上几口东来顺的羊肉,总觉得生活少了点滋味。
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反映这个问题,毛主席很快察觉到这可能与公私合营政策有关。在一次国务会议上,他直接问陈云:“东来顺的涮羊肉怎么没以前好吃了?”毛主席找陈云问这个问题,是因为陈云当时是政务院副总理兼中央财经经济委员会主任,主管经济工作,特别是公私合营这块。
毛主席听完后,让陈云汇报调查结果,发现东来顺羊肉质量变差,主要是因为肉源不足。
东来顺为了保证羊肉品质,专门选用35到42斤的小尾羊。店里就35张桌子,肉量有限,座位也有限。顾客边涮肉边聊天,常常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。这样一来,店里每天能接待的客人其实不多,员工工作压力小,羊肉供应稳定,服务也能保持高质量。
公私合营后,东来顺的生意一下子火爆了,顾客数量翻了好几倍。为了应付这么多人,店里把桌子从35张加到105张,每天忙得不可开交。虽然钱赚得多了,但麻烦也来了。原来用的35到42斤的小尾羊根本不够卖,供应商也补不上货。没办法,店里只能用老绵羊和冻羊肉凑合。新客人可能尝不出区别,但老顾客一吃就明白,这味道差远了。
随着顾客数量上升,负责切肉的师傅任务量也翻了一番。过去一天最多处理30斤肉,现在得切50斤,压力大增。活儿赶得急,肉片切得也不够匀称,导致肉质下降成了家常便饭。
不光是东来顺遇到了这种问题,连老字号全聚德也碰上了差不多的麻烦。这家以烤鸭出名的老店,日子也不太好过。
早在1954年,全聚德就实现了公私合营。之后,有顾客反馈说,他们觉得烤鸭的味道没有以前那么香了。
陈云派人查了一下,发现全聚德的鸭子很特别,是他们自己养的北京填鸭。这种鸭子养100天左右,30天的时候就得换饲料,只喂小米和绿豆,不能加别的。只有这样,烤出来的肉才能又脆又嫩。
听完陈云的汇报,毛主席十分赞同,并指出公私合营让这些老字号在运营中出现了不少问题。接着,毛主席询问陈云是否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。
陈云觉得,目前最稳妥的做法是慢慢来。老字号企业从私有制转向公私合营后,需要时间适应和调整。不能硬性规定它们的经营方式,那样只会让它们不知所措,反而引发更多麻烦,让理论和实践再次脱节,最终重蹈覆辙。
陈云认为,不该在所有领域都搞统一采购和销售,得让市场保持活力。优质产品可以定价高点,劣质货就该被市场自然淘汰。这样才能防止劣质品排挤好产品,激发商家的积极性,同时也能保障消费者的权益。
毛主席听完后点头认可,强调老品牌得守住自己的根,但也不能落后于时代。
会议结束后,陈云立即要求东来顺等老牌餐馆针对问题采取具体措施,灵活调整经营策略,确保顾客能享用到优质羊肉。
1956年,东来顺为了恢复传统口味,开始扩充切肉师傅团队,并在羊肉选购环节加强了品质把控。通过这一系列措施,东来顺的经典涮羊肉风味逐步重现,生意一直延续至今。